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8953388586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东亚药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4-04 20:12:57
 

  公司主要是做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

  公司设立采购部,由采购部负责采购公司所需各类物资,包括原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配件及辅助材料、分析仪器、实验室耗材和试剂等。采购部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以及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结合相关质量指标,制定采购计划,既要做到保证生产、销售,又要尽可能的避免库存积压。

  公司采购部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通过考察评选确定原辅料供应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原则上应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经过公司审计并经质量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采购。

  采购员对下月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并获取经质量部批准合格的两家或以上供应商的报价,采购员综合比较质量、价格、信誉等指标,择优确定供货单位。

  公司采购的原辅材料进入公司后由仓库管理人员保管、点收,并由质量部对原辅料进行采样、检验、检测合格后,按照原辅料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分库(或分区),按批存放。

  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通常由若干道工序构成,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依次产出中间体和原料药,其中部分中间体既可用于下道工序继续生产,也可直接对外销售。

  对于原料药产品,正常的情况下,公司结合订单情况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组织安排生产。对于既可用于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又可直接对外销售的中间体,公司在排产时,结合该产品的下道工序领用需求量和销售需求量,确定合理的生产数量。

  此外,对于小批量的客户采购公司产品用于研究开发或进行药政审批阶段的产品,由于通常客户对该产品的单次采购量较小、每次采购时间间隔较长,出于对生产经济性的考虑,公司结合该产品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成品质量发展要求、药政法规的要求、市场开拓的重要性,确定排产数量。

  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结合客户指定的产品规格和公司制定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设备标准操作规程和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各项质量标准。生产完成后,质量部组织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进入成品库。公司不断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细化相关制度,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对于国内市场,目标客户较为明确,因此采用直接销售为主的销售模式;对于国际市场,由于市场范围广阔,采用直接销售和通过经销商销售(包括国外经销商)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国内市场销售模式主要为直接销售。公司通过网络、贸易商、展销会、拜访客户等方式收集公司产品的潜在销售对象信息,并与其取得联系,实现直接销售;同时,公司也会与下游客户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参与产品的前期开发,待下游产品批量化生产后,实现向下游客户的销售。

  部分产品的国内销售以经销销售作为补充,通过医药贸易公司进行。公司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购货合同》等合同文件约定,向客户销售相关产品,公司在约定期限内在指定地点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

  公司与外国客户直接取得联系,产品符合客户标准及出口国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后,即可直接出口。直接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降低销售成本,同时与客户的直接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公司及时了解最新市场动态。

  根据最终进口国的具体情况,出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经商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公司选择通过国内、外经销商出口的方式实现产品出口销售。经销商熟悉出口地市场情况,掌握诸多客户资源,语言沟通便利,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求。公司与经销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其专业知识和市场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

  经销商模式在原料药行业内较为常见,尤其是部分原料药品种的主要市场在境外,境外客户由于不熟悉出口国政策、供应商格局,习惯通过熟悉出口国政策和供应商格局的专业机构进行采购,还有部分境外客户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考虑,不愿在海关数据上体现核心物料的终端供应商信息,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经销商进行间接采购。

  公司经销商主要服务于境外市场。公司部分产品如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的境外市场分散、单一客户采购规模小,客户获取和沟通成本均较高,并且部分非规范市场诸如俄罗斯、南美地区等,客户回款风险较高,通过经销商进行交易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业务风险,使公司能够在销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境外订单。这类贸易商性质的经销商一般是在获取下游终端需求后,向公司进行询单和价格谈判,双方达成意向后签署买断式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在产品发出经客户确认或报关出口后确认销售收入。

  公司经销模式主要应用于境外市场,选择经销商的标准与总体的客户选择标准基本一致,即综合考虑经销商客户的公司规模、资信状况、所处地区、订单潜力等因素,结合第三方机构如中信保对境外经销商的调查报告,选择规模较大、资金状况良好、订单潜力较大的经销商开展合作。

  在对经销商的日常管理模式上,公司制定了《销售管理制度》,对新经销客户档案建立、客户复审、销售定价、销售合同与订单审批、销售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销售出库与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管理、售后管理等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化学制药行业是一级行业医药生物下的二级行业(其它几个二级行业分别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从产业链来看,化学制药行业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为化工行业,下游是医药流通行业。化学制药行业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三级行业: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呈上下游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医药、医疗、医保等行业相关政策均有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也是我国出台的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规划》明确,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5项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二是坚持系统推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加快培育生物领域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坚持合作共赢。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实现生物经济效益互利共赢。四是坚持造福人民。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客观规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坚持风险可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生物安全法,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二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三是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四是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到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规划》部署了生物经济发展5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二是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四是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五是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完善市场准入政策,扩大市场应用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同时,《规划》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惠民、现代种业提升、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生物资源保藏开发、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7项重大工程。

  《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健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切实抓好督导评估,统筹推动生物经济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发展工作,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规划》落实;要加强科普宣传和政策解读,营造有利于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顺应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推进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4年,浙江省将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两圈”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力争培育形成2个千亿级、3个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5%,基本建成“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制造中心。

  《行动方案》明确了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药等五个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推进化学药高端化发展方面,将支持绍兴、金华、台州等地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发展高端药用辅料,打造国际知名的化学药制造基地。

  此外,《行动方案》在企业培育、产业链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提升、深化监管领域改革等方面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其中,在产业链提升工程方面将深入实施“链长+链主”协同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原料药制造优势,支持绍兴、金华、台州等地推动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发展。

  为加强政策集成保障,《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产业基金撬动作用,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在人才政策方面,将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申报省“鲲鹏行动”计划、省海外引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构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库,支持将生物医药产业急需人才纳入紧缺人才目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33.56万元,同比增长5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97.54万元,同比下降27.78%。

  报告期内,随着下游客户药品终端销售的逐步复苏,公司部分产品销量有所增加,同时,公司头孢唑肟钠中间体新车间开始试生产,该产品的销量增长,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增长。但是,由于同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长,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总体来说,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公司慢慢开始走出低谷,未来公司经营层将在努力实现销售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尽量降本增效,争取实现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未来可期。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2年6月16日,经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案的议案》,本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含7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浙江善渊《特色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和江西善渊《年产3,685吨医药及中间体、4,320吨副产盐项目(一期)》。本次拟发行可转债事项,预计未来可能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是公司核心业务,该行业的国际化分工合作特征十分明显。随着全球仿制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原料药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和印度依靠成本优势迅速成长为主要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家。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以及国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法规和政策的推动,国内已经发展出不少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雄厚、技术和工艺领先的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此外,尽管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原料药企业与其下游制剂企业合作关系相对稳定,但仍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该领域。

  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竞争者实力的增强以及新竞争者的加入,如果未来更多的医药制剂企业向其上游原料药或医药中间体行业拓展,或者更多的竞争对手掌握相关技术工艺后生产与公司同类的相关产品,市场整体供给能力增强,市场供应结构发生变化,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可能加剧,进而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医药产业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受监管程度较高,监管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和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制订和不断完善。如《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调整医药行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具体内容;《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大幅提高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资质、厂房设施、设备、生产管理以及药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政策法规的出台将改变市场竞争状况、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甚至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较好地适应政策调整变化,将可能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从事医药生产经营须向有关政府机构申请并取得许可证及执照,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前述证书均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届满时公司须经过有关部门重新评估合格后,方可延续前述主要经营资质的有效期。

  国内外药品注册认证过程具有周期长、环节多的特点,而且需要包括公司、客户以及药政管理部门等多方的合作与配合,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公司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药品再注册批件,或者无法在相关证书有效期届满时换领新证或更新登记,公司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有关产品,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已就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与严格的可行性论证,是基于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客户需求做出的审慎决策。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会对公司发展战略、业绩水平、持续增长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投资成本等方面出现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募投项目建设周期延长或者项目实施效果低于预期,进而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投向原料药建设项目和关键药物中间体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的产品种类及产能,因此对公司的营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相应有效拓展产品市场,可能会导致产品积压或者产能过剩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后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总额将大幅增加,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折旧摊销额将大幅增加。如果此次募投项目的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项目的新增收入不能弥补上述新增的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势必将导致本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下滑。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筹备期及试运行期,募集资金产生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近期内公司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会低于净资产的增长速度,公司存在由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所引致的相关风险。

  国家对公司所处的原料药行业的环保监管要求较高,随着《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环保压力加大。

  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较多,公司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环保控制制度,同时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投入了相应的废物处理设备,并由环保部门通过在线监测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但在实际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由于人员操作等问题导致环保设备使用不当或废物排放不合规等情况,从而受到环保部门的相关处罚。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环保政策日益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标准日趋提高,行业内环保治理成本将不断增加。如果政府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公司可能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增加环保费用支出;此外,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产品质量和环境治理也有严格要求,可能导致公司进一步增加环保治理的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一贯重视安全生产,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旨在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员工日常培训和应急演练方面,公司制定了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以及应对安全事故的预案,并就安全生产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讲解岗位安全注意要点和应急处理方法;设备检测和维修方面,公司每年都会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改进,强化工程设计中防火、防爆、防腐、防毒要求;岗位操作规范方面,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制订了岗位责任制、安全监督、安全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和制度,并在生产经营中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公司购买了相应的财产保险,以减轻意外事故的经济影响。但由于在生产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如使用管理不当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中毒事故;若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失修,也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生产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最终均用于生产制剂,因而质量管理要求很高。公司一直重视产品质量控制,成立了专门的质量部门,制订了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的品质衡量准则、检验规程、取样规程和留样制度,对成品的发放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审核。

  公司产品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等特殊性使得产品质量受较多因素影响。原辅料采购、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存储和运输等过程若出现偶发性因素,可能会使产品发生物理、化学等反应,引发产品质量问题,进而影响下游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引起退货,甚至造成法律纠纷。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声誉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本公司专注于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制造。经过多年化学合成药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工艺研发创新,已发展成为装备完整、工艺精湛、产业化能力较强以及质量控制规范等为特征的现代化化学原料药生产制造企业。

  首先,公司通过持续的设备更新改造,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公司拥有涵盖缩合、水解、还原、氨化、氯化、拆分、分离、提取、干燥等反应步骤以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生产及辅助设备,为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符合规范的设施条件,同时公司拥有自动化气相及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可保证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生产制造团队,生产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生产环节必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细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操作流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及不断创新,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公司构建了完善的原料药研发流程和产业化系统,拥有小试、公斤级试验、中试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全套设备,同时建立了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的全程沟通、反馈的机制,为及时、高效实现研发产业化目标提供了保证。

  第四,公司严格遵照中国药品GMP规范以及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药品规范和理念,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贯彻执行,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文件涵盖了生产、物料、设备设施、检验、包装标签、质量保证等各个环节。这些生产制造优势使公司产品得以通过多个国家和地区药政部门的注册审批及认证,显示出公司参与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与竞争的卓越能力与水平。

  第五,公司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的EHS建设,对全体员工开展EHS意识培训,要求生产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生产作业,建立完善的EHS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安全、健康。

  第六,公司不断进行现有产品工艺路线的创新和改进,大胆尝试创新和突破专利的路线,不断引入生物酶法催化等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使得生产的全部过程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与采购标准,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从而控制生产成本,使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本公司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东亚药业和子公司东邦药业先后组建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较完善的研发和技术转化能力,目前东亚药业和子公司东邦药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具有三十余项发明专利,是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公司多次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重大国际科技专项、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等。公司“β-内酰胺类药物创新团队”于2014年入选台州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多次获得浙江省和台州市科技进步奖等。

  研发人员方面,企业具有一支由具有本科、硕士等学历组成的研究团队,专业门类齐全,覆盖药品研究开发和市场跟踪分析、先进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新工艺研发、放大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国内外注册认证等各个方面。研发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推进研发项目顺利开展,及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技术储备。

  研发设备方面,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究开发和分析检测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粒度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同时,企业具有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具备完成小试、优化及放大生产的开发能力。

  公司秉持“品质责任、呵护生命;至诚守信、致力发展;健康使命,科技护航;承诺社会,感恩回馈”的宗旨,密切关注国家和民生的需求,在药品研发方面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步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开发了以抗细菌类为主的一系列品种,为我国抗细菌药物行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抗生素滥用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公司积极进行了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凭借坚实的研发能力,优选了头孢克洛、拉氧头孢钠、头孢美唑钠、头孢唑肟钠、左氧氟沙星等药效优良、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细菌药物品种,并且成功开发出国内领先、环境友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确保所精选的品种占据高端市场的一定份额。

  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已涵盖抗细菌类药物(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胆碱和合成解痉药物(马来酸曲美布汀)、皮肤用抗真菌药物等多个用药领域,主导产品的多样化结构加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本企业具有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互补的高素质、专家型管理团队,覆盖研究开发、质量控制、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其中既有行业专家,也有工程师、经济师。

  公司管理团队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就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包括药品GMP规范管理架构、质量负责人制度等。

  公司位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台州市,该基地是国家级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使得公司能够享有更多产业集群的效应,区域内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治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工原辅料、制药设备等配套产业齐全。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亚药业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